首页 >> 社会动态 >

长年规律打鼓的人和不爱打鼓的人大脑结构和功能是不一样的

2022-08-25 09:32:19 来源: 用户: 

长年规律打鼓的人和不爱打鼓的人大脑结构和功能是不一样的。波鸿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脑两半之间的主要连接通道中,它们的纤维较少但较粗。此外,他们的运动脑区组织得更有效。这是波鸿Bergmannsheil大学诊所的Lara Schlaffke博士和波鸿鲁尔大学生物心理学研究系副教授Sebastian Ocklenburg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进行磁共振成像(MRI)研究后得出的结论。该结果已于2019年12月4日在线发表在杂志《大脑与行为》上。

以前没学过鼓手。

莎拉弗里德里希说,“人们早就知道演奏一种乐器可以通过神经再生的过程改变大脑。”她说,“但是以前没有人研究过鼓手。”

来自波鸿的研究人员对这一群体很感兴趣,因为他们的运动协调能力远超未受过训练的人。Lara Schlaffke解释说:“大多数人只能用一只手来执行精细的运动任务,但两只手弹奏不同的节奏时会遇到问题。”“鼓手可以做未经训练的人做不到的事。”

先打鼓,再做脑部扫描。

该团队打算通过识别这种训练引起的大脑变化,获得对大脑复杂运动过程组织的新见解。研究人员测试了20名职业鼓手,他们平均演奏乐器的时间为17年。目前他们一周练习十几个小时。他们使用各种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他们进行了检查,这些技术可以深入了解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然后,他们将这些数据与24个非音乐控制对象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在第一步中,两组人都必须打鼓来测试他们的能力,然后他们在核磁共振扫描仪中接受检查。

电机加工效率更高。

鼓手的召唤体前部有明显的区别,召唤体是连接两个半球的大脑结构,其前部负责运动规划。数据显示,鼓手在大脑半球之间的重要连接通道中纤维较少,但纤维较粗。这使得音乐家能够比控制器更快地在大脑半球之间交换信息。呼叫体的结构也表明鼓测试的性能:呼叫体中纤维厚度的测量值越高,鼓性能越好。

而且,与控制对象相比,鼓手的大脑在运动任务中更不活跃。这种现象被称为稀疏采样:一个区域中更有效的脑组织导致专业人员的激活更少。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