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动态 >

用于癌细胞靶向给药的微胶囊

2022-08-25 09:16:05 来源: 用户: 

彼得彼得斯堡理工大学(SPbPU)的一组科学家和他们的同事开发了一种向癌细胞靶向给药的方法。这一发现是基于间充质干细胞和由聚合物制成的微胶囊的使用。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材料科学》期刊上。在未来,这一发现可能会确保在不损害健康组织的情况下更准确地治疗肿瘤。

不同类型的组织(包括脂肪、肌肉、软骨和骨)来源于间充质干细胞(MSC)。此外,这些细胞可以迁移到肿瘤并与之发生反应。原因是肿瘤主动释放的趋化因子——蛋白样物质。趋化因子吸引表面具有特定受体的细胞,这种细胞的迁移与趋化因子浓度的增加是一致的。MSC表面的CXCR4受体与SDF-1趋化因子反应,使细胞向肿瘤靠拢。

“开发基于活细胞的给药系统是生物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种策略提供了可以与肿瘤反应的细胞培养物的使用。MSC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潜在药物输送平台,因为它们相对容易获得并在实验室中生长。”该方法的共同开发者、RASA-SPbPU中心生物活性化合物微囊化和控制释放实验室的同事Timofey Karpov解释道。

新技术使人们能够包装不同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抗癌药物。研究小组选择长春新碱作为样本药物,因为它可以影响不同类型的生长,并积极用于化疗。将长春新碱放入由聚合物和金纳米棒制成特殊微胶囊中。通过吞噬作用,胶囊进入MSC,然后用红外光处理细胞,红外光可以深入组织内部,不损伤组织。因此,胶囊中的金颗粒吸收了大量能量并被加热。热量破坏了聚合物结构,药物被释放到MSC中。长春新碱一部分留在内部,但另一部分进入细胞间隙并影响肿瘤。

“合成亚微米和微米聚合物胶囊的新技术提供了不同生物活性物质的包装。在此基础上,长期以来被广泛用于开发输送多种抗肿瘤物质的平台,并为不同领域提供红外光,而且只要照射参数设置正确,对人体几乎无害,”蒂莫菲卡尔波夫说。

靶向给药可以通过最小化对健康细胞的负面影响来帮助降低化疗的毒性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