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与临床研究所和参与关西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子诊断网络(KNBTG)的医学研究所合作,为日本胶质母细胞瘤患者(GBM)开展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提出了一项基础研究。预后生物标志物负责两个队列之间的存活差异:原始日本队列和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的数据集。
据报道,GBM的临床结果因地区而异,特别是亚洲患者的预后优于其他任何地区,无论治疗和社会背景如何。然而,GBM中区域间生存差异的原因仍然知之甚少。
为了揭示区域生存差异,研究小组对日本患者进行了遗传分析,该患者在KNBTG注册了主要的IDH-wildtype GBM。他们调查了140例KNBTG病例和152例TCGA病例,这两例病例均已通过现行标准治疗(手术后接受化放疗)进行治疗,以进行预后生物标志物的探索和生存分析。
结果,在这两个群组之间存在分子不成比例,即,特异性拷贝数改变(CNA)的分布不均匀,例如EGFR增加,CDKN2A缺失和PTEN缺失。他们发现,这些基因座中的三重重叠CNA(三重CNA)在TCGA(70.5%)中的频率远高于KNBTG(24.3%)。此外,三重CNA被证明是KNBTG和TCGA之间常见的不良预后因素。在接受标准治疗的患者中,KNBTG队列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9.3个月,TCGA队列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5.6个月,并且这种生存差异与三重CNA频率的差异高度相关。
根据这些结果,他们发现三重CNA可用作预后生物标志物,并且这两个队列中三重CNA分布的差异可以提供生存期的群组差异的完整说明。
来自大阪大学的Toru Umehara说:“除了GBM之外,还报道了几种遗传景观不成比例可能改变发病率和临床结果的癌症。即使以前的研究中可以得到某种疾病的临床结果和遗传景观,它也是创建自己的报告和按地区建立原始数据库非常重要。我们的研究结果将为GBM的区域间临床试验的解释和比较提供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