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徽网报道, 要帮助自闭症儿童融入社会,让他们就业是一个好办法。相较于工作场所与社会分隔的“辅助性就业”,与常人一起工作的“支持性就业”,更能帮助自闭症儿童融入社会。日前,安徽省首家自闭症专业康复机构“合肥市蜀山区至爱阳光儿童康复中心”,因帮助20 名大龄自闭症孩子走上不同就业路而在全省获奖,但记者也发现,20人里只有一人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支持性就业”。
欣喜
20名自闭症孩子就业
2005 年,8 名自闭症儿童家长抱团取暖,创办了安徽省第一家自闭症儿童专业康复机构“合肥市蜀山区至爱阳光儿童康复中心”。3年前,至爱阳光儿童康复中心发起“天生我才”项目,旨在通过“职业康复”手段,为14 岁大龄自闭症儿童融入社会,实现“自我造血”和“自我赋能”的目标进行探索。“就是让他们通过工作,来增强信心,打开自我,从而融入社会。”园长许琳告诉记者。
据统计,3 年来,“天生我才”项目直接服务对象150 人,参与志愿者有1800 人次,最终有20 名大龄自闭症孩子走上不同的就业之路。
遗憾
只有1人实现支持性就业
记者日前也来到至爱阳光儿童康复中心,探访这里的自闭症孩子。
今年22 岁的小明(化名)是一名自闭症患者,不愿意跟人接触,但是画画特别好。于是,至爱阳光帮他联系了辅助性就业中心,让他在团扇和荷包上画画,另外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手工作品,比如折纸、发卡等。许琳告诉记者,经过康复训练和做手工,小明现在已经不再总是黏着爸妈了,“他可以每天自己刷卡坐公交车,一个人从家里到工作的地方。”
让小明这样的自闭症儿童,尤其是让大龄孩子去工作,实际上并不容易。“我们由专业教师创立了一套适合自闭症孩子的职业咨询、潜能测评方法,还为他们提供各种实训机会,并安排志愿者陪伴他们适应岗位。”许琳说,他们还专门设立了职前培训中心,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工作。
虽然“天生我才”项目已经成功地让很多原先只愿待在家里的自闭症孩子,走上了就业的岗位,每个月还能拿到工资,但是许琳也看到,20个孩子里,真正称得上支持性就业的,只有1个人。
希冀
需要更多就业辅导员
记者了解到,目前针对残疾人开展的辅助性就业,是政府主导的集中就业形式,工作场所基本与常态社会分开。比如小明等孩子工作的场所,一般就在政府设置的辅助性就业中心。而支持性就业则意味着残疾人与普通人一起工作,甚至一起竞争。这无疑更有助于自闭症孩子融入社会,增强信心。
记者了解到,目前残疾人联合会也在深圳等地推广支持性就业,鼓励残障人士走出家门,提振自主生活信心。但许琳也告诉记者,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支持性就业目前难度很大。比如,有的孩子情绪会出现不稳定,另外,有的孩子学习洗车店、便利店、饭店等服务工作技能时,也比平常人更难以掌握。
“但这是一个趋势,支持性就业对他们融入社会有很大好处,所以我们下一步也会努力帮助孩子实现支持性就业。”许琳说,首先他们会把一些基本的工作更加细化,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孩子们,“比如洗车,我们会将其分解成很多小目标,比如拧毛巾、刷车门、刷车灯、擦玻璃等,让他们更加容易接受和掌握。”
另外,许琳也呼吁,在国内外很多地方,支持性就业都需要有专门的就业辅导员陪伴和指导,“我们现在还很缺,希望能培养更多这样的辅导员,让更多孩子从辅助性就业过渡到支持性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