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T工程师的最新发展灵感来自大自然。为了用液体电解质更快地填充锂离子电池的多孔电极,它们使用物理化学效应,其还提供树木中的水传输。新工艺提高了电池生产的吞吐量并降低了投资成本。KIT将于10月18日至20日在慕尼黑举办的eCarTec国际电动汽车展上展示这项创新及其他创新。
现代电池内的电极与海绵一样多孔。然而,与家用海绵不同,孔径在微米范围内。结果,电极具有非常大的表面积,并且在电荷和放电期间为化学过程提供了大量空间。这对于开发可以覆盖远距离并且快速充电的电动车辆的电池是必要的。“但是毛孔必须完全充满电解质才能优化操作,”KIT的Wilhelm Pfleging博士解释道。液体电解质是传输介质,其中带电离子可以在电池中的阳极和阴极之间扩散。“没有电解质,内部没有电荷均衡,没有电流流到外面。”
因此,到目前为止,在电池生产中花费了大量时间和费用以使电解质移动到最小的孔中(如果可能的话)并且用于最大化电池性能。在高温下通过昂贵且耗时的真空或储存过程迫使液体进入材料。“我们的新工艺允许将这个时间段从几个小时缩短到几分钟,”Pfleging确认道。为了达到这种惊人的效果,他依靠自然。通过机械化学技术,电极被改性,使得当水被吸入高树时电解质被吸入电池中。结果,电解质在整个材料上非常快速地扩散,并且基于该原理的电池的性能数据要好得多。
“这种新颖的电极改性大大减少了用电解质填充锂离子电池所需的技术支出和生产时间,”Andreas Gutsch承认。在Competence E项目下,他负责协调KIT的250多名科学家的活动,以利用一些部分改进的巨大创新潜力,并进一步发展整个系统。